线上销售疯涨
线下沦为Showrooming
传统零售商正日益陷入窘境。在美国零售界,消费者在商场挑选商品,转身却从网上购买,商场沦为商品展厅,诞生了Showrooming这个专有名词。国内零售商如苏宁等对此也不陌生,消费者的这种做法直接把电商的威胁带到了传统零售业门口。
全球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ComScore2012年度研究报告显示,40%的调查者表示他们去线下商店只是为了查看商品,购买则计划在网上进行。ComScore还发现,美国有超过200个商场占地超25万平方英尺,但空置率超过35%,这些商场正在成为鬼城。甚至有人注册了一个叫DeadMall的网站,供数以千计的破产零售商在网上写下自己的故事。
中国的零售商们越来越不安,因为中国零售业正在步美国后尘:2012年中国大型零售企业增速降至10%以下,而2011年的增速是20%,建材行业尤为惨烈,百安居、万得城、百思买、苏宁、国美等多家零售巨头关店,外资尤为严重,部分零售商靠地产和集团财力勉强过冬。
与传统零售的惨淡之景相反,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国内最大的两家电商公司,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前者去年交易额增长超100%,后者接近200%。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线上购物在2020年将至少达到4.2万亿元人民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以上。
租约到期
成本高企
卖场生存举步维艰
全球零售业态都在经历一场新的革命。上一次是连锁及超市以其更为扁平、高效的渠道模式,代替百货业成为主导势力。但此次变革并非只是模式上的革新,而是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动的全方位的零售革命。
互联网让人们足不出户实现购物;移动互联网可以精准知道你是谁,甚至你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因为你在各种移动应用客户端上留下痕迹;云计算将这些碎片化的数据和行为,加以搜集汇总到云端;大数据再将这些数据做深度挖掘,得知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商家拥有了如此精准的信息之后,便可组织供应链资源,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作为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在移动客户端下单。
信息技术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和需求,而且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亦发生了变化,零售格局又岂能不变?
在中国零售业,连锁与超市的大发展期约在2002年-2004年,2004年是国美电器的上市年,亦是开店的高峰期。按照商业地产的租期5-10年计算,2011年前后全国商场超市陆续迎来租赁到期高峰,部分万平方米左右的卖场,年租涨到了1000万元以上。
但一位国美中层人士表示,现在还不是国美最危险的时候,国美在2004-2006年集中开店,租约十年,明年之后房租将集中到期,利润下降的同时租房成本大涨,这将是灾难性的成本增加。
类金融模式
零供关系紧张化
美国传统连锁业态的效率极高、IT系统和物流成熟,可快速将这些优势复制到电商业务中。中国传统零售业本来就不成熟,较易被电商冲垮。
2012年中国商超行业平均租金占总经营成本的比例已高达57%,人力成本也平均上涨15%,大卖场的综合利润下跌到5%-8%。
同期,政府对上述盈利模式的态度从默许转向打压。2011年起,商务部等部门开始大规模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的违规收费,严格控制通道费的收取,这便削减了企业利润。而且近两年政府有意降低事业性采购比例,商超业绩受此影响严重。
零售企业的管理层并未坐以待毙。2013年3月以来,在连锁卖场、超市这类商超业态的成本中,30%到50%为租金成本,且到期续租的涨幅惊人。为了降低成本,大卖场通常的做法是,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包括陈列费、条码费、节庆费等),一个品类商品的年收费可高达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同时,将给付供应商的账期拉长,最长时可达一年,目前大多为60天左右,中间沉淀的资金流再用作它途(比如房地产)。
这种盈利模式被业内称为类金融模式,其弊端在于极大弱化了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零供关系紧张,企业的各个环节忽视商品经营,各大卖场经营趋于同质。
关店止损
传统零售走到尽头?
红星?美凯龙、家饰佳等陆续以“建材旗舰航母”的概念升级调整,并提高进口商品比例,目前已至20%-40%,以提高单价。但很快,管理层发现,相比调整前,卖场客流量不升反降。有消费者抱怨说,调整后的卖场优美精致,服务却没有改变,商品还涨价了。长期忽视零供关系及综合服务使得卖场离消费者越来越远,只能靠关店止损。
家电和3C类的零售商——万得城和百思买的悲惨故事已经讲到了尾声。2013年3月11日,曾联手富士康高调进入中国的欧洲消费电子连锁品牌万得城正式关闭所有门店,撤出中国,重演了两年前全球最大家电零售商百思买被迫关店的惨状。在此之前,同是富士康投资的赛博数码广场、万马奔腾电气超市也相继关店。赛博集团原高层人士表示,实体门店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制造商想通过扩店来入局零售已越来越难。
曾经在家电零售领域开创出类金融模式的国美电器,2012财年迎来它上市十年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额达5.97亿元。境遇稍好一些的苏宁电器全年净利也同比下降44%。
财报同时显示,国美电器在2012年上半年来自供应商的收入只有3.7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7亿元。这意味着,国美继续依靠供应商的促销费用、返点与账期获得高额利润的可能性已不大。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类金融”模式走到了尽头。
网购越过临界点
2013决定零售生死存亡年
麦肯锡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网络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6%,高于美国的5.2%,中国零售的网络渗透率首次超过美国。网购一旦占到零售总额的5%,就会越过该临界点,呈现爆发之势,并开始产生全局影响,2013年将成为改变中国零售业格局的起点。
“传统零售若不变革必死。”这个结论没有悬念,因为打败他们的不是电商,而是趋势。
快速跃迁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是一切趋势及变革的前提,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用户的消费行为、挖掘出了新的消费需求,而且使商家精准、快速地满足这些需求成为现实。
多位零售商表示,线上线下将互相融合,而非替代,线上优势在于购物方便,线下优势在于购物体验,电商将成为一种能力。未来的零售业态必将以消费者为主导,以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纽带,形成“超级店+社区店+网店(PC+移动)+物流配送网”的一个全渠道架构。